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花園城市-新加坡

新加坡,它是國家也是城市...

很難想像一個位於東南亞邊上的一小點,能包容多種文化並發展得如此繁榮井然有序:衝突聲浪少、反對聲音低。新加坡常為此感到光榮。和馬來西亞一樣,新加坡聚集了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三大種族,發展成了特有的新馬文化。於是當行走在新加坡街道上極容易發現三大族群的踪跡,而且在高素質的政府帶領與國家的宣揚底下,三大民族異常團結地往同一個目標進發――新加坡因此能在脫離馬來亞以後的短時間內就發展成為區域內經濟最發達的國度,這樣的跳躍因而型塑了特別不一樣的新加坡人


獨立時期,新加坡面對全球競爭的壓力,在高壓底下,新加坡急於國際化,因此李光耀推廣英化運動實施英語教育;另外,嚴苛的律法執行也使得新加坡人循規蹈矩,各個種族很快就拋開己見,團結共榮――新加坡於是高速崛起,面對這樣的榮耀,新加坡人是光榮的。因此往後的新加坡人有非常不一樣的特質”――譬如英語環境,譬如他們嚴苛的態度,譬如他們的高要求――他們是一群發展國家中的發達國家,是大塊半島與大陸之中發光的小紅點,是非一般東南亞民族(他們的經濟、文明步調,都領先鄰近國家一步)。

新加坡國內種族分化不大,因為國土面積小以致互動高。然而各族依然會尋求其文化共通性而聚集,譬如華人聚集的牛車水、印度人聚集的小印度等等,但這並 不阻礙各族文化之交流。於是你可以看見華人傳統的舞龍舞獅由馬來同胞來表演,你也可以看見馬來人的傳統椰漿飯經由華人巧手還是依然美味,你甚至可以看見簡陋的計程車候車站有人擺張桌子下中國象棋,趨前去看才發現左邊是印裔右邊是馬來同胞――我們因此理解,多元文化展現的未必是衝突,也可以是和諧。


但走一遭新加坡以後,很容易就發現在新加坡國境上有某些東西消失了。你到百貨商店裡的食閣點餐,招待員問你:sirmay i have your order?可他明明就是華人,而他必然知道你亦是華人。後來你也會發現馬來人和印度人也出現類似狀況,縱使你們同族同裔,你們也以英語(那被我們稱為外 語的語言)交流――英語成為了必然的溝通語言,相較於此,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都顯得相對弱勢。因此身為新山人(新山與新加坡僅一橋之隔,彼此交流緊密)的我在觀看他們的時候,不免困惑:為什麼華人不說華語?為什麼新生代對自己傳統文化的依附會如此之弱?為什麼家長甘願犧牲傳統?獨有的新加坡特色

因此這座城市才顯得特別:它是多元文化的聚集與融合,但它同時也暗示自身文化的流逝以及被輕視――它不同於美國的大熔爐概念,它其實更貼近功利主義, 既是往更有效益的文化趨靠,而這文化偏偏是屬於這個國度之外的遙遠西域。慶幸的是,政府也意識到這樣的文化危機,近年來也急於補救。

1 条评论:

  1. 我喜歡您們對於多元文化的省思。週一要麻煩您們跟我們分享喔!

    楊昊謹上

    回复删除